6月11日,在高唐县三十里铺镇的麦田里,农机手王兆兴正熟练操作着搭载北斗导航系统的收割机来回穿梭。13年的“铁麦客”经验,让王兆兴总结出一套“减损秘诀”农机配农技。
“作业速度快、脱粒干净、掉粒少是关键。”王兆兴介绍。麦收前,他参加了当地农业农村部门组织的减损培训,如今更懂得根据麦粒干湿程度灵活调整筛板开度,还能结合地块大小和品种特性优化操作习惯。“麦子偏绿、成熟度不足时,可把筛板调大一些;麦子很干的话,就调小一点,这样更便于落粒。”凭借精细化操作,王兆兴驾驶的收割机作业效率大幅度的提高,平均每亩比普通收割机少损失约10斤麦子。
小麦减损,不仅要“收得好”,更要“存得稳”。晾晒、储存环节曾是小规模生产模式下损耗的“重灾区”。为破解这一难题,高唐县着力强化“产后服务”,建成两座总容量达2500吨的标准化粮仓,并配套日解决能力1000吨的粮食烘干塔。“这台设备能有很大效果预防小麦因水分过大导致霉变损耗,”高唐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吕兴忠介绍,“标准化粮仓实现小麦不落地直接入仓,彻底规避了传统晾晒方式造成的抛撒、污染及天气风险损失。”这套“烘干+仓储”组合拳,大幅度降低了粮食收获后的损耗率,为入库粮食品质提供了坚实保障。
为推动小麦种、收、储、用全环节减损,当地积极支持小麦加工公司开展技改升级,推动资源利用最大化。“技改升级后,我们将有机杂质加工成麦麸、次粉等小麦副产品,实现了生产环节中小麦零浪费。”高唐县双龙制粉有限公司生产负责人张志举和记者说。双龙制粉有限公司通过数字化改造,优化磨粉、提料、筛理等全生产流程,采用低温研磨工艺,有实际效果的减少营养的东西流失和物料散逸。“数字化车间采用全封闭管理,出粉率从技改前的77.5%提升至79.5%。”该公司CEO赵子旭介绍,通过深入研究小麦不一样的部位特性,公司已开发出30多个系列的面粉产品,不仅提升了产品质量,还大幅度提高了小麦加工的整体附加值。
从北斗导航助力精准收割、农机手凭借经验减少田间损失,到依托现代化仓储烘干设施保障颗粒归仓,再到加工公司通过技改升级实现资源“吃干榨净”并提升附加值,聊城市通过推动农机农技融合、强化产后服务、创新加工技术,构建起覆盖小麦“种、收、储、用”全环节的减损增收体系。这一系列举措,不仅切实守护了来之不易的丰收成果,明显降低了粮食产后损失率,还通过提升加工品质、延伸产业链条,有效增强了粮食产业的整体效益,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、促进农民增收探索出了可行路径。
传递烘干机设备加工生产行业资讯
出古赵邯郸,沿邯大路东行25公里,便来到位于河北邯郸成安县曹前线与邯大路交叉口的“世界粮食安全中...
中新网山西新闻4月28日电 一季度,山西晋中寿阳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同比增长6....
出古赵邯郸,沿邯大路东行25公里,便来到位于河北邯郸成安县曹前线与邯大路交叉口的“世界粮食安全中...
中新网山西新闻4月28日电 一季度,山西晋中寿阳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同比增长6....